7月27日~31日,2018年(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与教学辅助类总决赛在南京举行。来自93座城市、207所高校、418件作品、1251名大学生齐聚南京农业大学,同场竞技,展现实力。本次微课与教学辅助类的现场决赛共有作品418件,其中汉语言文学类112件,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131件, 虚拟实验平台类63件,中小学数学及自然科学142件。

(大会开幕式现场)

(颁奖现场)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一等奖26件,二等奖153件,三等奖239件。我校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校内学生参赛,最终陈志辉、黄隆华老师指导,李盘、熊百强、邹钢城创作的作品《VR化学实验室》、陈志辉、杨秀春老师指导,陈法、欧阳、姚泽鑫创作的作品《古文字的通假》分别获微课与教学辅助类决赛二等奖。

(获奖学子与带队老师印东(后排左二)合影)
获奖剪影





奖状奖牌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主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大赛的目的在于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推动本科学生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学习提高的平台、快速成长的平台。该赛事活动始于200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已经被CCTV以及不少企业采用。
获奖作品赏析
古文字的通假
国赛二等奖
组别:微课与教学辅助类
作者:陈法、欧阳、姚泽鑫




作品简介:
作品旨在通过对古文通假字、音和形的学习来了解历史的变迁轨迹,去领悟她的艺术魅力。作品共设有四个板块,采用由浅入深、分总式思维来阐明通假的起源,并充分利用了动画、图片和文字来支撑主题。在四个板块中,由最初熟悉的文言课文导入来激发学习兴趣,之后通过常用的字在不同情形下由字和音的引起的读音问题的灵活处理,接着在古文段落中具体引用,在学习历史背景的同时,总结归纳出三种辨析通假的方法,由浅显到深奥,逐步递进,结合实例紧扣作品主旨,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通假的过程中建立“以古人视角”看待事物的态度,为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文献做好准备。
VR化学实验室
国赛二等奖
组别:微课与教学辅助类
作者:李盘、熊百强、邹钢城




作品简介:
虚拟现实技术一经应用,就向人们展示了诱人的前景。因此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以其自身强大的教学优势和潜力,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青睐,并在教育培训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VR化学实验室就是迎合了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以教学辅助为目的,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unity引擎开发,用 C#编写脚本赋予物体相关功能,物理系统赋予物体的相关属性,通过插件导入特效,通过官方提供的SteamVR调用HTC VIVE的相关按钮和光流定位仪等技术,开发出了一个真实的虚拟实验空间,里面包含了三个高中重要的化学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焰火反应实验),每个化学实验拥有独立的实验步骤说明,视频教学和实验操作,让使用者在每个实验中得到真实的操作体验。